最新动态

重磅|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修班将于7月21-24日在新疆举办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推进高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讨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指导下,中教全媒体将于2023年7月21-2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主办主题为“推进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高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

优秀案例展示(89)|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抓机遇,拓内涵,为农村职业教育掌灯添彩

广东省继续教育协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自2012以来,在各地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专委会会员单位的协作配合下,积极相应党和的号召,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为广东省、贵州省、吉林省、广西省等各地政府和企业培训了大量科技管理和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尤其在培训高素质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等方面更加突出,各会员单位累计培训各类农民50余万人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优秀案例展示(88)|滨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维可视化工具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所有课程都一致强调的教学目标,它突出了对学生“心”与“智”的同步开发。高校思政课作为高校育人的“主阵地”,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深度融合,可以为高校思政课堂带来奇妙的“化学反应”, 可以持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思政课教学功能的拓展和教学效能的倍增。同时,思维可视化工具尤其强调教学双方的共同参与,因此,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者都是这一深度融合策略的主要研究对象。

优秀案例展示(87)|广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践行“立德树人”,广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开新篇

《管理学》课程作为2019年广州大学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之一,经过近三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已达到示范引领的成效,且通过了广州大学2022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验收,验收为优秀。本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乃是反映本课程学科性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本课程育人功能和端正学生思想观念的需要。本课程思政采用政策讲授引领法、案例教学法、视频观摩研讨法等方法全程融入。

优秀案例展示(86)|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推基层治理水平

吉林大学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培训项目定位为助推地方基层社区人员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人才,促进地方基层社会治理。从职业素养、工作能力、政策法规、和案例教学等方面,打造一支凝心聚力,能干敢干的基层工作队伍。围绕这一定位,吉林大学制定了科学的培训计划,纳入了丰富的培训内容,采取了灵活的培训方式,提供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学员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

优秀案例展示(85)|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政共创数字化新型管理人才培训新模式的实践

本案例对校政合作,服务地方、支持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的校政共创数字经济人才培训模式进行了探索,从聚集校内外的教学、科研、产业资源,组建优秀师资队伍;科学分析创新型数字经济人才痛点和难点,设计精品课程体系;实施“一个基地、两条路线、三个层次”培养模式;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四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并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数字经济人才培训方面取得了实效。

优秀案例展示(84)|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企合作“架桥”、实践培训“赋能”

2012年起,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相继开通,苏州轨道交通产业需要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一线工作人员,为了解决职业技能人才短缺的窘境,苏州轨道交通公司与苏州大学优势互补,于2012年6月起,以自考助学的方式进行订单培养,以交通运输(城轨车辆运用工程)专业为试点招生,这个集“校企合作”“分段培养”“定向输送”三种优势于一体的“试点”项目,不仅为苏州及周边地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一线人才,也在发展中不断为自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入养分、拓展空间。

优秀案例展示(8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学院:​耕好“试验田”开好“示范窗”

学校立足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实际,陆续探索设立了青岛、东营、北京、济南四个直属学习中心,旨在将直属学习中心打造为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和优质服务的“示范窗”。建设进程中,直属学习中心持续改进工作方式,着力创新服务模式,在招生宣传、支持服务、特色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成为了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

优秀案例展示(82)|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打造创业培训新模式,开拓创业就业新局面

为进一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学生高质量就业,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利用校内优质教学资源,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探索实践并创新。近年来,持续开展SYB创业培训工作,成效显著,武汉市、新洲区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SYB创业培训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学校相关做法,为高校、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